截至目前,除拉萨以外的26座省会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均已出炉。
从总量上看,与去年同期相比:武汉以不足40亿元的差距紧追南京;济南超过西安居第8名;沈阳被南昌反超,但领先长春的优势进一步扩大;哈尔滨则被太原、乌鲁木齐、贵阳接连反超这些城市gdp赢全国,排名从去年一季度第18名跌至第21名。
从增速来看,普遍印象中的“弱省会”迎来逆袭——河北石家庄跑出了最高增速10.1%;福州、太原、南昌紧随其后,增速分别达到7.5%、6.6%、6.3%;长春(-12.5%)、西安(2.8%)、沈阳(3%)、兰州(3%)等11城未能跑赢全国大盘。
数字背后,一些趋势性变化更值得关注。
从经济首位度来看,与去年同期相比,仅有5个省会城市GDP占全省比重有所提升,分别为石家庄、银川、武汉、广州、贵阳;其余21个省会城市比重均下降。与此同时,不少省域副中心正加速崛起。
“国际庄”拿下增速冠军
2022年首季收官,目前全国已有26座省会城市交出经济发展成绩单。
整体而言,26城中,一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水平(4.8%)的共14个,占比超过了半数。但相比之下,这26个省会城市所在省份,有21个同期增速都超过了全国水平。
值得一提的是,石家庄以10.1%的GDP增速居26城之首。
公开报道显示,石家庄一季度GDP实现1741.9亿元,同比增长10.1%,名义增速达到14.9%,经济总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排名,由去年底第40位跃升至第33位,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左右。
细看分项指标,石家庄一季度投资、消费、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——
固定资产投资结束了连续24个月的负增长,一季度增速达到19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扭转了连续30个月的下滑态势,一季度增长13.7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增长15.8%。
开年“头炮”打响,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当地频频发力“强省会”的成效。
自去年7月河北省公布《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以来,石家庄就将GDP破万亿作为目标,并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文件。
今年初,石家庄市委、市政府印发的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行动计划》进一步明确:到2025年全市GDP突破万亿,力争综合经济实力重回全国前30强。
根据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增长目标——2022年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%以上、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、总量突破7000亿元”。
眼下来看,一季度已超额完成8%增长目标的石家庄,若能继续保持良好增势,年底GDP实现7000亿元的“小目标”值得期待。
然而,面对一众势头强劲的“准万亿”城市,去年全年GDP尚不足6500亿元的石家庄,要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、重回全国前30强的目标,显然还有很大努力空间。
21城经济首位度下滑
衡量省会城市“存在感”的强弱,经济首位度是重要指标。
今年一季度,已公布数据的26个省会城市中,共有8个经济首位度超过30%,分别是长春、银川、西宁、成都、武汉、西安、哈尔滨和兰州。此外,济南、南京、石家庄、呼和浩特等4城首位度低于20%。
其中,作为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济南,不仅经济首位度在全国垫底,其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数据也不容乐观。
今年一季度,山东全省16市中,有13市GDP增速跑赢全省平均水平,济南未在其列——GDP增速(4.5%)低于全省(5.2%)0.7个百分点。
具体来看,今年一季度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-1.4%、4.6%、2.4%,在省会城市中均处于较低水平。此外这些城市gdp赢全国,一季度济南经济总量也被南通反超,且差距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。
就在上个月举行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,未来五年,济南将加快建设动能充沛、实力跃升的现代化强省会——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以上,城市首位度大幅提升,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对于济南来说,确保二季度GDP增速,已成为迫切的现实挑战。
把目光聚焦全国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变化上,相较于去年同期,这些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有何不同?
数据显示,与2021年一季度相比,26个省会城市中,有21城经济首位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。
其中,长春、西安、兰州、乌鲁木齐、哈尔滨、呼和浩特、西宁等省会城市下降幅度较大,均超过1个百分点。
同期,石家庄、银川、武汉、广州、贵阳5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有所提升,其中石家庄GDP占全省比重增长0.81个百分点,增幅最大。
4城人均GDP超三万